初级网络技术4
数据链路层
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无论是在OSI七层模型和TCP/IP四层模型里面,作用都是mac寻址。
这一层的作用就是封装目的mac和源mac的。并且这一层由数据包变为了,数据帧。
这一层具有两个协议:Ethernet_II(我们最常用)和IEEE802.3
区别:这两个协议报头有一个字段不同,Ethernet_all是type字段,IEEE802.3是Length字段
那么区分这两种协议的方法就是:看Length/Type字段的长度
Length/Type:>=1536 以太网二代协议
Length/Type:<=1500 IEEE802.3协议
因为我们的以太网二代,最常用然后我们就详细讲以太网二代协议
为什么网络层和以上的层都叫报头,而到数据链路层就称为帧?
解:*1.”帧”强调的是数据链路层的完整数据结构,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负载*
- ”报头”****则是指数据包控制信息部分,强调的是协议的上下文。
Mac层使用帧这一术语是因为它代表数据链路层的完整封装单位,而不仅仅是控制信息。这个命名反映了不同网络层次的功能和结构,帮助区分不同层次的数据单位和控制信息的角色
以太网二代的帧:
Type字段:区分上层(网络层)应用
0x0800 IPv4协议
0x0806 Arp
0X86DD ipv6协议
以太网数据帧的长度在64-1518字节之间
然后链路层设备:交换机
数据链路层设备:交换机
作用:连接所有终端设备到网络体系中
接口分割冲突域,使得能双向上网
所有接口在同一个广播域里面,
冲突域:就是在一个网络里面,假如有三台主机,abc,a向b发消息的时候,c就不能向b发消息,也不能向a发消息,因为数据的发送是以高低电频的形式发送,如果c再发送了,就会产生冲突,影响传输。
然后交换机的作用就是用接口分割冲突域,使得能够同时互相发送数据,不冲突。这也是为什么交换机的效率比集线器的效率高的原因
物理层
下面的那些-10base-T,100Base-TX/FX
-RS-232,V.24,V.35
这些相当于是介质的一个编号,而不是协议。
物理层设备:集线器
作用:所有的设备在同一个冲突域中
• 所有的设备在同一个广播域中
• 设备共享相同的带宽
• 节点越多意味着冲突越多
• CSMA/CD被用来避免冲突
CSMA/CD: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,被用来避免冲突域,运行流程大概是:先听后发(先监听有没有数据发送,没有就发送),边发边听(数据在发的时候也监听,因为有可能之前监听是都没有监听到有在发,然后两台电脑都认为没有,都同时发),冲突停发(监听到冲突,就停止数据发送),随机延迟后再发(停止发送后,随机一段时间再发,避开冲突)
这就是为什么集线器的效率不如交换机的原因。
然后数据传输的一个工作模式:
全双工(网线):双向同时发送
半双工:双向不同时发送
单工:只能单向发送数据,并且只能a到b,不能b到a
Ip地址详解
ip详解
Ip地址是由32位二进制组成,因为计算机只认识二进制,但是人类对于记忆这么大的数据是不太现实的,所以我们将二进制转换为我们最为熟悉的十进制。
32位二进制,每八位为一组,转换为10进制,用点来分开。
Ip地址分为两部分组成,网络位和主机位
网络位:用于标识特定的网络,所有在同一网络中的设备,共享相同的网络位,简单的理解就是网段(我的理解)
主机位:用于标识主机的,具体设备的标识,保证这个网络的设备唯一。
子网掩码:告诉计算机网络位和主机位的,网络位二进制数全部置1,主机位全部置0,所以网络位的就为255,主机位为0
比如:192.168.1.1(子网掩码255.255.255.0) 主机位为1,代表这是一号主机
网络位不变,主机位全为0:网络地址(相当于群号)
网络位不变,主机位全为1:广播地址
可用ip地址范围 254(256-2)个